对于因「骨性」和「脂肪堆积」引发的「脸大」美学病,究竟要用什么办法解决?今天我们花些时间,了解一下如何解决「骨性」问题吧。
下颌角骨性肥大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脸方和脸宽美学病一般表现为「下颌角肥大」。
而这一症状主要由「咬肌肥大」和「骨性肥大」引起。我们也来复习一下,如何初步判断「下颌角肥大」的成因:当你咬紧牙齿同时触摸下颌角两侧咬肌,感觉咬肌的收缩范围和咬肌厚度。如果是较硬、大且鼓起,就可以初步判断咬肌肥大啦。
如果摸到骨骼厚大且从肉眼看棱角分明,而下颌角的角度小于120°,那就属于下颌角骨性肥大。那么骨性问题,又要如何解决呢?
下颌角截骨
涉及到骨头,那也就只能通过下颌角截骨手术,截去或磨去多余的骨头,缩减骨头的宽度,达到瘦脸效果。下颌角截骨目前也主要分两种方式,一是截骨术,二是磨削术。截骨术是将肥大的下颌角和骨外板用相应的工具将多余的下颌骨截断取出,去骨量较大,术后可见截下的骨头。
截骨示意
而磨削术不需要切除任何骨头,只是使用专业的磨具将下颌骨外层磨薄,从而缩减宽度。
磨削示意
截骨和磨削,要怎么选择呢?我们先来简单地看一下二者的区别。下颌角截骨术:在进行过程中,可以量化截下来骨头的大小。如果截下的骨头不够可以再适当截下一些。同时也方便对比两边截下的骨头是否一致,达到两侧角度的对称。另外,截骨的量也相对较大,可以起到更加明显的改善效果。下颌角磨骨术:对软组织的损伤会大得多,因此更加危险一些,而且可以磨掉的下颌骨厚度很有限,一般只有5-6毫米。同时,在磨削过程中也是很难去量化磨骨量,或两侧是否对称的。这就很依靠医生的经验和判断,会使治疗改善的准确性大为下降,影响改善效果。
综合来看,如果你想要进行比较明显的下颌角宽度改善,那么建议以截骨术为主。但如果你本身只需要轻微的调整,那么可以考虑磨削。当然啦,这两个方法也是可以联合应用的。具体使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还是要综合你的自身情况,与医生商议后再定哦。下颌角截骨有哪些注意事项?在医美涉及的术式中,下颌角截骨可以算得上是风险比较高的手术了。所以关于这一术式的术前注意事项绝不能马虎:
下颌角截骨需要多少时间恢复?
一般一周以后急性水肿消失,但仍会有轻微肿胀。这种肿胀需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消退,不过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要完全彻底恢复需要3-6个月。下颌角截骨术后需要如何护理?
下颌角截骨手术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呢?涉及到此类手术较严重的并发症,是下颌骨升支骨折(这可能由医生操作不当或受术者本身骨质脆弱引发)和下牙槽神经及面神经的损伤,神经损伤后可能会导致下嘴唇麻木(一般在三个月内会自行恢复)。此外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一般下常出血量在200ml-400ml,大约等于少量献血)、血肿、术后伤口感染需要二次手术等。对于这些并发症,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啦,如手术操作正规和术前术后均按常规医疗步骤进行,可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