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硬朗的西装、笔挺的衬衫、一丝不苟的领带,是属于男性的“乏味”时尚,款式和颜色千篇一律,新旧衣服的区别仅在于“新”。
而女性可选择的时尚元素则非常丰富,和男性差异悬殊巨大。其实之所以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女性从男性的衣柜里“偷”走了太多时尚单品。我们平常穿的高跟鞋、紧身裤、蕾丝面料乃至丝袜,都曾是专属于男性的流行元素。
欧洲中世纪男性的时尚经
▋中世纪的男性偏爱紧身裤
紧身打底裤在现代是女性人手必备的,这种能凸显人身材线条的时尚单品,在欧洲中世纪,是男性和女性性别区分的表现。但那时候紧身裤代表的是男性,是女性穿衣的禁区。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女英雄贞德,在被宗教法庭处死时,有一条罪名就是:她穿了男人的衣服。这条罪名指控的就是贞德穿了男性专属的紧身裤,而没有穿女性应该穿的裙子。
那个时代女性穿男装是会引起宗教上的指责的,要面临社会舆论的压力。
这种紧身裤能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流行,是受到了日耳曼人的影响。日耳曼人生活在北欧地区,气候寒冷,为了抵御严寒,他们把上衣和裤子都设计得窄而贴身以求保暖。日耳曼人在战争中不断扩张侵略,就把这种穿衣风格带到了欧洲更多的地方而广为流行。
▋高跟鞋曾是波斯人的战靴
对于现在一些穿了高跟鞋寸步难行的女孩子来说,可能无法想象英勇的战士们能脚踩它们出征。
高跟鞋在成为审美对象之前,也曾作为战备用品兼具了实用性。15-16世纪,波斯帝国为了迅速扩张领土和势力范围,战士们需要频繁征战,在马背上作战的时候,稳固性非常重要,于是战士们纷纷穿上了高跟鞋。
高跟鞋可以帮助男性们更稳的踩紧马蹬,保持平衡,使他们能匀出更多的力量发挥在上肢,在战斗的时候更容易击败对手。
战争的流动也会影响各个国家区域的精神文化传播,战争不断的波斯也把高跟鞋带去了欧洲各国。
男性作为当时的时尚引领者,用敏锐的嗅觉接受这种外来“时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中世纪欧洲“脏乱差”的环境,高跟可以不让地上的脏污弄到鞋面上,毕竟中世纪的欧洲是没有厕所的。
▋路易十四独爱红色高跟鞋
红底鞋是现代时尚界的宠儿,在路易十四带领的波旁王朝,它是男性贵族的象征。路易十四一生都走在时尚前沿,他对自己一米六左右的身高很不满意,于是让鞋匠给自己的鞋子装上了高跟,并且因为红色染料十分昂贵,就把高跟染成红色。
并在17世纪70年代颁布命令,令红色高跟鞋成为宫廷成员才有资格享用的“御用品”。在那时的法国,一双红色高跟鞋是最直接和最具代表性的身份象征。
所以,高跟鞋在最初被男性所追捧,是因为这样附加的高度能让自己的身高更加伟岸,有男子气概。这恰恰与我们今天女性穿高跟鞋的目的截然相反。
▋蕾丝也是王室至爱
现代的蕾丝很少在男装中出现,这种柔软精致的面料最早并没有这么“随性”的。早期的蕾丝是由金属丝编织成的,贵族们则用金银丝为材质,还有一些人用铁丝,所以最初的蕾丝是有一定重量的,或许这也是男人能驾驭的原因之一。
十六世纪,蕾丝随着商业中心的迁移风靡意大利,当时意大利的贵族女性也受到很多约束,类似于我国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日在家做女红,她们的娱乐活动就是织蕾丝。
之后这门技术被教会的修女们掌握,于是蕾丝在意大利的修道院里流行开来,用于装饰教堂。
由于当时蕾丝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所以价格昂贵,贵族们为了炫富,展示自己实力雄厚的财富和高尚的地位,纷纷在衣服上采用蕾丝做装饰,深受贵族男士的追捧。
中世纪男装的孔雀现象
▋巴洛克男装的浮夸时代
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整个欧洲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但是欧洲的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日常生活极尽豪华奢靡,以展现自己的权势。这个以男性为审美中心的艺术风格,就是所谓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巴洛克时期,华丽的衬衫是贵族们的最爱,丝绸制成的衬衫柔软飘逸,衬衫上的重头戏则是它极尽复杂的领子,褶皱,飞边,有时候还会用金属丝做支架,以展示自己的高贵身份和地位。
也正是这个时候,蕾丝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此时的男装流行在领口系漂亮的蕾丝蝴蝶结,并运用蕾丝来制作造型夸张的拉夫领,也就是我们在现代服饰中仍旧经常见到用来表现宫廷风的“宫廷领”。
这一时期服装充满生气和律动,强调装饰性,男性占据时尚C位,大量使用刺绣和蕾丝的装饰,是男性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时代。
▋男性比女性爱美是孔雀现象
孔雀常被看作是美丽的象征,尤其是在开屏的时候,但其实能自然开屏的只能是雄孔雀,这是它们展示雄性魅力,保护自己的方式。但在之后人类的演绎中,往往被误认为只有女性才能是炫耀美的主体。
孔雀现象足以向我们证明,在人类最初的发展阶段,总是男性在积极炫耀自己,展示强壮的体魄,浓密的毛发,创造各种夸张的装饰品来强化男性生物特征。
17世纪男性服饰百花齐放的巴洛克风格,也正是孔雀现象的表现,当时欧洲的中央集权制让大批的王公贵族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空虚乏味的生活让时尚和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夸张的装饰,繁复的设计,成为了男性争相追求的时尚,这是贵族们炫耀财富,展示崇高地位的方式,也是男性赢得贵夫人芳心的必备“武器”。男性服饰对美的炫耀胜于女性服饰,形成一种典型的“雄孔雀现象”。
女性“偷学”男性的时尚经
▋女性为了展现阳刚穿上高跟鞋
17世纪30年代,女性时尚开始寻求转机,为了获取更多可用的时尚元素,女性服饰的设计开始从男装寻找灵感。
这个时候的欧洲女性开始剪短发,戴男性化的帽子,抽烟斗,穿高跟鞋。此时,女性穿高跟鞋的目的是将自己的装扮男性化,以显示阳刚之美,突出性别反差的别样风情。
▋男性和女性的高跟鞋出现性别差异
17世纪末期,男女通用的高跟鞋开始出现了性别差异的设计,“男性的鞋跟变得方正而敦实;相对的,女性的鞋跟变得纤细而富有曲线。”
男性的高跟鞋粗犷、稳健,女性的高跟鞋则开始逐渐纤细,体现人的体态曲线美。
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潮影响
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在那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理性和务实精神得到弘扬,人们开始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王公贵族的特权受到挑战,过去用来体现自己财富地位象征的装饰也开始备受批判。
启蒙运动让人们的思想趋于理性,这种理性化和实用化的思维视角对男性的影响在服饰上多有体现。男性纷纷不再佩戴华丽的珠宝,摒弃了夸张的华服,这一过程被称为“男性大弃绝的时代”。
这时候的服饰模糊了阶级,但在两性之间划起了界限。他们认为男性应该具有更加理性和深刻的思维,不应该追求浮夸绚丽的外在。
认为女性是感性的,受教育程度低的,所以不必考虑实用性,于是,高跟鞋转眼从贵族专属成为了愚蠢和娘娘腔的代名词。
男装开始简化,女装则开始繁复,高跟鞋和蕾丝从男装里逐渐消失,成了女性服饰里常见的元素。
所以,很多人认为男装的时尚过于“乏味”,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男性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去繁求简的过程,用来体现一种理性思维。不过,现在时尚的多元化,也为男性服饰的设计,带去了更多新鲜想法。
尺颜医选Tips:想变美不知道要不要整形,害怕医美后不自然且网红脸,点击下方变美咨询,尺颜医选针对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医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