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氧叔。
这次领读的书名叫《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目前我知道的微信读书有免费电子版,其他的读书app大家也可以看看有没有,愿意读纸质书的,也可以自行下单。
为什么选这本书呢?其实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审美需要一意孤行的勇气》,就是在讲说,束缚有时候不完全来自于他人,也可能来自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乏被讨厌的勇气。
在东亚社会里,含蓄谦和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却也莫名增添很多道德绑架,很多心理负担,很多没来由的自责感。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给人很强烈的动力,去区分一些内因、外因,从而找到成长的破局点。高美商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坚定的自我,而如何在他人的审视中,做自己,则一定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1⃣️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
2、把人们都看做不同但平等
3、在人际关系中,要区分一件事是谁的课题
4、自由来自于放弃追求认可,来自于贡献感和被鼓励带来的勇气
5、在共同体中追求自由;培养共同体的三步:接纳自我、信赖他人、贡献他人;
2⃣️
本书主要讲的是阿德勒心理学。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阿德勒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即目的论。更关注个体的人格完整和社会需求。
阿德勒被称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家,虽然不如弗洛伊德和荣格负有盛名,但是,比起荣格和弗洛伊德,阿德勒更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调如何促使心理层面的改变发生,所以更容易被运用到教育和心理治疗领域。
比如,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中,经常要求人们回溯过去的创伤,但是阿德勒彻底推翻了创伤理论。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我们赋予过去经历以意义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勇气去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3⃣️
什么是被讨厌的勇气?
通俗一点的讲就是直面自己,不会去理会他人的眼光,也不期许任何人的期待,勇敢做自己。
4⃣️
为什么我们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想要与其他人的课题分离的勇气,那么生活也会随之改变。
生活中自己是主导者,没有其他人的干涉。一旦拥有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变得而更加轻松。
拥有这种实践人生的勇气,也就拥有了幸福的勇气。
5⃣️
这本书比较通俗,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书中的观点和理论是,一个“禅师”和一个“青年”对话来展开。禅师在书中以哲人的身份出现,对话的青年,则内向、自卑、纠结、痛苦。在不断的追问和对话中,人际关系、生活选择、幸福根源、自我价值、与他人关系、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观念,一一得到回应与解答。
6⃣️
我会把我自己的读书笔记发在打卡话题帖里面。今天我们的读书会活动就可以开始,友情提示,打卡一定要连续进行,连续打卡四天,就可以参与抽奖啦~
我是氧叔,期待下次跟你一起共读美学。
大家好,我们美学读书会已经读完一件本书了,大家各自的阅读进度如何?
第二本书,我将会领读《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从1976年出版开始,就是畅销书,很值得一读。
什么选择这本书?
🎈
我们可能都会思考过下面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人生来就是自私的吗?又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的自私?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人类自私的基因是生而就有的,也有人认为是后天形成的。如果基因是自私的,那么人类的本质是自私的吗?可又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的自私呢?不免会有很多人会产生问题与困惑。那么氧叔今天推荐的这本书《自私的基因》,就会解开这些谜团。
这本书目前在微信读书小程序上就可以看到~
1⃣️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是由英国的作家理查德·道金斯所写,他将社会学说中的主要论题逐一做了详细介绍,如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的自私的定义、亲族学说、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等。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2⃣️
作者认为,所有基因都是自私的。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利益,这些自私的基因并不是生物用来保证自己生存繁衍的手段,恰恰相反,生物只是基因不断制造和传播自己的一个工具而已。基因才是自然选择和自我利益实现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生物。
3⃣️
书中用各种示例和推理,论证了遗传和进化的根源, 认为人类的一切选择都是自私的基因决定的本能反应。这种解释可能会刷新了我们的三观,也就是不管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甚至是牺牲自己让种群活下来的大义行为,追本溯源也是为了自己的基因更好的传播。
4⃣️
我觉得这本书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它指出了我们的观点、想法、决策、选择,本质上是一种博弈,受限于我们的自私,乃至基因的自私。
我是氧叔,期待下次跟你一起共读美学
氧叔昨天的文写了亦舒女主角。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有多少还读过亦舒的小说,但是早年间亦舒和琼瑶基本垄断了言情小说市场。
不同的是琼瑶的女主角以爱情为重,亦舒的女主们以事业为重。
她讲女生要有体面人生,开挂学历,要有事业,还要有美貌。平平无奇的人不配成为她的女主角。
这种想法或许有些精致利己。喜宝是美艳尤物,还是学霸捞女,这种惊人的人设如今有哪个小花能够驾驭?她足够精明现实,懂得能握在手中的好处才是真实的。
亦舒女郎,身似琉璃,心如玄铁。
周天娜是她理想中的模样。
亦舒的书好处在于两小时便可读完,氧叔觉得对于这样的小说不必上纲上线,不必追问过多深意。你读过亦舒吗?写笔记跟氧叔讨论吧。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并不深奥。基本上所有核心观点都在一开始就能get到。
氧叔觉得这本书有几个可以启发大家的点。
1、被讨厌,到底是因为什么被讨厌,讨厌是目的、还是手段。有时候,我们不自觉地被他人牵着鼻子走,正因为我们感到自己被讨厌,我们害怕被讨厌。
讨厌,可以是一种幽微的控制手段。
2、在阿德勒的的观点中,人,是擅长给自己找借口的生物。面对失败,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从外部找借口,解释为因为有a,所以做不不到b。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改变的开始。
3、警惕赏罚教育的操纵。赏罚教育是指“如果没人表扬,那我就不去做某事”。这种想法本质是认可欲求在作祟。被讨厌的勇气,也来自于不寻求他人的认可,不依附于别人的标准。
渴望他人认可,看似着眼他人,实际上眼里只有自己。正因为不想被别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过于在意他人的实现。缺乏被讨厌的勇气,本质上是对于自己的执着,是过于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
所以,掌握被讨厌的力量,也是放弃对自己的过度关注,转换成为对他人的关心。
如果大家觉得阅读这本书没有什么思绪,那么推荐大家从以下的角度来阅读:
1、思考哪些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2、横向、纵向的人际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要怎么样区分?
3、如何把自己与他人分离开,面对绑架和先入为主,该怎么做
4、如何定义被讨厌的勇气?
当我们谈论到动物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差异在于什么?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文化、技术、饮食习惯、风俗和礼仪等等,这些都是动物难以具备的。且动物不具备人类的一些特有的行为能力。那么动物就没有自私的基因吗?当然不,动物也是具备的。书中讲到,所有的基因都是自私的。基因总是操纵每个生命体做出种种行为,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基因,甚至不惜赴汤蹈火。
1⃣️
基因为了自身更好的延续,创造了大量的生存机器。在自然选择下,更优质的基因会被传播下去。作者在书中提出观点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基因都是自私的,并且这个载体只是临时性的,基因要控制着人类的争斗、合作等等,来实现自己永恒的延续。
2⃣️
基因是自私的,即使利他的行为也只是一个更高级的自私行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身基因更好地传播。“自私的基因”这一观点同样能说明很多生物的一些行为,竞争性、斗争性的行为当然是可以追溯到基因的自私性的,就连“利己主义”与“利他行为”也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在“利己和“利他”两种可选的策略中,哪一种能使更多的基因生存和复制,生物就会选择哪一种策略。
3⃣️
假如本性都是自私的,那么是不是说谁是好人,谁就是比较吃亏?但由于“针锋相对”策略的存在,生物之间的合作得以延续。“针锋相对”策略是什么意思呢?这种策略一开始选择合作,从此以后不断重复对手上一回合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报复所有的背叛,但如果对方不再背叛,那就和好如初。这两条性质,被简称为“善良”与“宽恕”。人类因为有文化的存在,也得以合作、互助和共享。
4⃣️
如果大家阅读起来没有什么思路,那么推荐大家可以带着下面的问题和结论去阅读:
什么是基因机器?
觅母与复制基因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基因控制的人生还存在意义吗?
不管是利己还是利他行为,都是基因自私的行为。
由于文化的存在,人类成为了唯一可以反抗基因暴政的存在。
我是氧叔,期待下一次跟你一起共读美学。
到底是花3天垂死挣扎还是直接放弃这门课!!半个月的考试周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每天晚上梦里都是在背书,睡2个小时就吓醒,然后赶紧背书。呜呜呜
大家好,我是氧叔。今天看到有几百位小伙伴,加入美学读书会打卡, 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哦~
再推荐几本氧叔自己觉得很好读的闲书,阅读趣味性更高的。
1⃣️
《柑橘与柠檬》🍋
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童书,底色温暖明亮。用天真愉快的笔法,讲述了一个战时家庭的破裂。
2⃣️
《无声告白》
小说,最难得的是从庸常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到了人性的幽微、普遍动机。
3⃣️
《美术史十议》
巫鸿先生的书我自己都很喜欢
4⃣️
《梦》,来自读库哲学系列小册子,属于哲学普及入门书,封面很美。
5⃣️
《死于威尼斯》
伯恩安德森主演过同名电影,原著小说笔法更美,属于中篇小说,可以一读。
本次领读是收尾内容,更偏向总结。《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自由需要被讨厌的勇气,而勇气是人生的终极解答。
🎈
自由来自放弃追求别人的认可与期待。也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应该寻求认可,这种原始的认可冲动剥夺了自由的权力。这是消灭真我,通往虚假人生的起点。在被你所讨厌的勇气中,你会明白承担自由就是需要被讨厌的勇气,你也会重新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
🎈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注定要生活在人际关系中。
认可欲求是人本能的欲望,这导致了我们会在很大的概率上,牺牲自己征得别人的认可。如果以他人的认可作为我们行为导向的话,我们就会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事实上我们从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待而活。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会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所以他者贡献不等于自我牺牲,我们要做到及时止损。
🎈
人活在“此时此刻”,人生也只存在与刹那之中。
把过去身、未来身切断,那些经历与顾虑与现在无关,人只活在这一瞬间,生来就很自由。接纳自我、信赖他人、自由地贡献,也不是很难的做到的。人生其实很简单,也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认真地过好当下就好。
预告一下,下一本我们领读的书目,是《自私的基因》。大家可以蹲守一下~